關于羽絨羽毛
作為羽絨制品的填充料,羽絨羽毛源自鴨和鵝的體表,屬于鵝鴨肉食品工業的副產品。
在中國羽絨總產量中,鴨絨約占90%,鵝絨占10%。因為中國喜歡吃鴨肉的人多,鴨的生長周期短,一般在40天左右,而且可以每天孵化,每天出欄宰殺,不受季節的影響。而鵝的生長周期較長,需要5-6個月的時間,每年只能春季孵化一次,而且喜歡吃鵝的人又少,因此,鴨的產量遠遠高于鵝。
a.由于鴨的生長周期短,規模化養殖發達,產量大,鴨絨價格相對鵝絨低廉,因此在鴨的養殖、屠宰過程中,不可能存在活拔的行為;
b.“活拔絨”起源于東歐國家在鵝的脫毛期輔助其換毛的古老習俗,只存在于極個別的鵝的種群中。自上個世紀傳入我國后,“活拔絨”因有悖于動物福利保護、生產成本高等原因始終沒有被廣大鵝養殖戶普遍采納。自2009年以來,隨著動物保護組織的關注和監督,以及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在行業中倡導“拒絕活禽產品”的號召,“活拔絨”行為在中國羽絨行業已經很難再有立足之地。由于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升及活拔絨會造成鵝死亡率的上升,已經沒有人愿意再去做活拔絨的生意了。
羽絨是家禽業的副產品,含有至少80%的蛋白質,是可以自然降解的天然產品。
由于人們對鵝鴨肉類的需求是長期的,而且羽絨是最舒適、最保暖的天然保暖材料,羽絨制品有穩定的市場需求,所以羽絨羽毛的生產將會是永久持續發展。
化纖、棉花、羊毛、蠶絲等線狀纖維抗壓性差,容易板結,材質退化快;羽絨因其本身為立體球狀且富含不流動的空氣,常年的使用也永不板結,可保其功能長久如新。一般鴨絨被的使用壽命為10-15年,鵝絨被則可以20-30年之久。
羽絨為動物蛋白,在100攝氏度以下的溫度不會燃燒,所以羽絨可順利通過可燃性測試;但是其他材料,尤其是人工合成材料,需要進行防火處理才能通過同樣的測試;在美國加州,羽絨被的防火性是免測項目。
羽絨的立體球狀結構造決定其表面積很大,所以其吸收水分后也會很快散發,另外羽絨本身含有一定油脂,具有良好的吸濕及排濕性。
羽毛絨具有的保暖性能,要從熱的傳遞方式說起。一般來說,熱量主要通過傳導、對流和輻射三種方式傳遞,在寒冷季節,人體的熱量也是通過這三種方式向周圍較冷空間散發的。但在穿著衣物或者蓋被子的情況下,熱量的散發是以傳導為主。這就要求保暖材料的熱傳導性要低。而羽毛絨就具備了熱傳導性低的特點。
優質羽絨具有較高的蓬松度,這是其他任何保暖材料所不能比擬的。保暖材料越蓬松,材料纖維間的空隙就越大,所包含的不流動的空氣就越多。而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,可以起到阻止熱量向四周傳導的作用。因此蓬松度越高,保暖性能越好。如果不考慮織物纖維間導熱性的差異(實際上差異很小),那么羽絨制品與同樣厚度的普通織物相比,其導熱性低20-50%,也就是保暖性高1-4倍。制品填充料的密度越高,熱傳導性就大,失去的熱量也越多。高絨子含量的羽絨,具有較高的蓬松度,從而使其制品在同樣的厚度下密度較小,因此保暖性較高。因此,使用絨子含量較高的羽絨,可適當減少填充料的重量,既能得到同樣的保暖性,又能降低制品的重量。這就是羽絨制品具有“輕、軟、暖”特點的原因。
羽絨的絨子含量越高,其蓬松度一般來說也越高,相對保暖性越好,越舒適。羽絨的絨子含量沒有100%的,除非是手工挑選才能夠達到,機器分選的絨子含量最高可以達到95%。羽絨填充料一定要含有一定比例的小毛片,因為毛片可以起到迅速回彈的作用。因此確定合適的絨子含量,可以相對減少充絨量,達到同樣保暖的目的。
延伸一下
主要產地集中在亞洲和歐洲。
亞洲以世界最大羽毛產區——中國為代表,還有日本、韓國、越南及臺灣地區;目前,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絨及制品的生產國、出口國及消費國,出口量占據國際市場70%以上的份額;歐洲以匈牙利、波蘭、德國、法國為代表;此外,北美、加拿大等國也產羽毛。
羽毛絨消費最多的國家以中國為首,日本、美國、和以德國為代表的部分歐洲國家也有較強的消費能力;
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,中國羽絨服裝的普及率已居世界前列,但是羽絨寢具的普及率還很低,處于市場開發階段。